企业等级: | 普通会员 |
经营模式: | 商业服务 |
所在地区: | 北京 海淀区 |
联系卖家: | 白利 先生 |
手机号码: | 18518079905 |
公司官网: | bjlksj.tz1288.com |
公司地址: | 北京市海淀区安宁庄路26号楼8层802房1号 |
关于边缘计算技术
近年来,“物联网”“云计算”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,智能边缘计算产品,但是随着万物互联以及 5G 高带宽、低时延的时代的到来,各类业务如车联网、工业控制、4K/8K、虚拟现实 / 增强现实(VR/AR)等所产生的数据量增长,对计算设施带来了实时性、网络依赖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,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国内外学者们提出了边缘计算的概念。边缘计算的“边缘”指的是在数据源与云端数据中心之间的任何计算及网络资源。例如,智能手机就是个人与云端的“边缘”,智能家居中的网关就是家庭设备与云端的“边缘”。边缘计算的基本原理就是在靠近数据源的地方进行计算,是在靠近物或数据的网络边缘侧,融合网络、计算、存储、应用能力,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的开放平台。与云计算相比较,边缘计算就近布置,因而可以理解为云计算的下沉。
边缘计算实现了物联网技术前的连接性、集中化和智能化,由此可以满足敏捷连接、实时业务、数据优化、应用智能、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需求,是实现分布式自治、工业控制自动化的重要支撑。
边缘计算是计算系统从扁平到边缘,以及面向 5G 网络架构演进的必然技术,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态系统和价值链。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IDC 预测,到2020年,将有约500亿的智能设备接入互联网,其中主要涉及智能手机、可穿戴设备、个人交通工具等,其中 40% 的数据需要边缘计算服务。边缘计算有着强大市场潜力,也引起了各研究机构、标准组织、服务提供商和产业界极大的关注。
边缘计算为什么重要?
边缘计算之所以存在,FPGA边缘计算产品,是因为它承担了与云计算不同的功能。
在制造现场,产生的数据多样而繁杂,然而并非所有数据都需要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、处理。一方面带来流量、带宽的需求,背后是使用云服务的费用问题;此外,智能交通边缘计算产品,公司对上传所有数据到云端也存在数据安全的担忧。
更重要的在于数据如何进行利用。现场的数据,有的是无效信息,譬如设备在生产间隔期间的数据,往往就不需要全部上传,而是需要经过截取处理;有的数据需要立刻处理,譬如一些硬件产品的实时检测预警信息反馈要求在毫秒级,而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再反馈到现场的时延可能达到秒级,全部通过云端来分析就会大大延缓现场的生产效率,这就需要靠近数据源的边缘设备来进行处理。
哪些场景需要用到边缘计算?
边缘计算的前身是内容分发网络(CDN),江西边缘计算产品,它通过数据分布式缓存满足了用户快速访问的需求,让我们能流畅地在线追剧、玩游戏。但随着信息技术从消费侧向生产侧延伸,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,云端仅仅实现数据存储与快速访问已无法满足需求,新的应用场景中要求云端同时具备强大功能和超低时延,其中典型就是自动驾驶和智慧工厂。
以自动驾驶为例,它对云端响应时延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。自动驾驶的制动等反应时间关系到交通安全,而它主要由云端系统响应时延决定,但其中涉及运算和通信多个环节。如果要做到100km制动距离不超过30cm,那么系统整体响应时延不能超过10毫秒,而且越低越好。因此,重要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组织3GPP就定义了若干个1毫秒到几个毫秒的低时延场景,主要就集中在自动驾驶上。在这种需要“超低时延+智能计算”的场合,就必须用到边缘计算了。
再来看智慧工厂,由于制造业的智能化,一方面需要实时数据采集并立即处理意外情况,毫秒级延迟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事故,这在设备保护、性能监控、品质管控中尤为重要。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复杂度与精细度越来越高,生产过程会产生海量实时数据,但其中只有部分是关键数据,需要存储到云端进行挖掘和分析(例如为供应链优化提供依据),所以需要对采集数据进行过滤,以缓解云端和网络压力。这时候,就需要边缘计算来帮忙了。